> 资讯
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优良等级面积达99.3%;汉江、丹江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十年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流域内7个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Ⅰ类;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余公里……在这些数字的背后,藏着陕西生态文明建设的“组合密码”。近年来,陕西聚焦秦岭区域、黄河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筑牢生态屏障,以更高标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航拍下的三秦大地 采风团摄
航拍下的三秦大地 采风团摄
近日,由陕西省委网信办主办的“绿水青山踏歌行 三秦大地生态兴”2024美丽中国·看陕西网络媒体采风活动,组织来自中央媒体、门户网站、网络大V等知名网络媒体代表40余人深入陕北高原、汉江流域、秦岭北麓等地区进行为其两个月的探访,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了“三秦青绿”所生发的不息能量。
西安生态底色 写在秦岭山水之间
卫星定期传回遥感画面,无人机日常巡飞,摄像头实时监测,1240名专(兼)职网格员值守巡查……在西安市鄠邑区秦岭保护总站,工作人员正在实时了解“数字秦岭”“智慧管山”等全方位管护情况。西安市秦岭生态保护区涉及6个区县,约占全市面积的55%。问题快速处置,得益于“空天地人”一体的秦岭生态环境监测保护系统。
“热感、烟感、光感配合,一个打火机点着都能感知。”鄠邑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执法局局长滑益平说。
“秦岭保护是‘国之大者’。此次采风活动既是对陕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检验,也是一次全面展示。”活动总策划、人民网陕西分公司运营总监张晋羽说。
九月时节,蓝天如幕浮云如棉。记者随采风团走进秦岭北麓西安段,植被丰茂,满山苍翠,一个个峪口和山峰,犹如一颗颗“绿色明珠”深嵌在绵绵峰岭中,独特的生态环境成为动植物的天然栖息地。环境和谐之美、安居乐业之意处处彰显——这是西安美丽生动的生态画卷,也是西安守护绿水青山的缩影。
陕北高原绿进沙退 产业发展利民生
车过陕北高原,由南向北,林木站成生态屏障,瓜果挂作致富密码。高原绿,黄河清,这是几代人的努力。
连续20年,宜川县“悬崖造林队”植树拦泥沙,让原本不长树的悬崖逐渐绿了起来;石光银带领群众在毛乌素沙地南缘筑起一条“绿色长城”;牛玉琴带领家人和乡亲把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人工绿海”……
今天,黄土高原成为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的区域。截至2023年底,延安市完成退耕还林1077.47万亩;榆林市沙区造林保存面积1364万亩,林木覆盖率43.5%。年均入黄泥沙量由8.3亿吨减少到2.68亿吨,毛乌素沙地860万亩流动沙地全部得到治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变好了,陕北农村产业结构也更趋合理。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主任刘志华介绍,“山地苹果、大棚蔬菜等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延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9年的1381元增加到2023年的1.6万元。”
在陕北高原,越来越多的地方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以绿生“金” ,“碳”寻发展密码。
榆林小纪汗林场 采风团摄
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的榆林,小纪汗林场是国家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也是榆林市百万亩樟子松基地之一。2023年,小纪汗林场与中海油电力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交易林业碳汇量20万吨,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形成“林业投资——林业增长——碳汇增加——碳汇交易——林业投资”的可持续循环。据小纪汗林场场长郭伟介绍,未来,计划完成全区65万亩乔木林碳储量监测,利用5年时间集中连片建设碳汇林业示范基地20万亩,实现沙地治理和储碳固碳双重目标。
俯瞰毛乌素沙漠 张晋羽摄
“水利”变“地利” 做活景美业兴的三秦“水文章”
深秋的红碱淖,风起水漾,波光粼粼,水鸟三五成群地踩水而起,呼朋引伴。红碱淖位于陕西省神木市境内,是黄河大“几”字湾内侧典型的荒漠半荒漠湿地生态系统,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湖。自1998年开始,红碱淖水域面积逐年减少,2021年缩水近38.3%。
近年来,陕西神木与鄂尔多斯市积极协商,通过生态补水,改善红碱淖湖域生态环境,2016年至2024年已累计补水1260万方。同时,积极推进湖滨湿地治理项目建设,全力改善保护区内土壤盐碱化、草原湿地退化等问题。
秋日红碱淖 采风团摄
“对县内七卜素河等三条河流进行疏浚和整治,建设6个人工增雨点连续多年实施人工增雨措施,协调内蒙古札萨克水库连续九年补水共1260万方,红碱淖湖面面积由2015年的31.5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37平方公里。”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贺和平说。
红碱淖目前已实施河口湿地、环湖滨水带、陆域缓冲带三个圈层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湖心岛生境修复、退化草原修复、耐盐碱鱼类人工繁育和增殖放流等项目。保护区林草覆盖率由本世纪初的20%提高到目前的40%。而通过湖心岛生境修复和遗鸥栖息地优化,近两年遗鸥种群数量达到近5000巢成鸟近万只。同时,为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影响,红碱淖地区完成了500多户生态移民,8处规模养殖场搬迁,18处天然气井退出,并严格实行封山禁牧。
秋日红碱淖 采风团摄
如今,观景红碱淖,岛上水鸟和鸣,岸上水草茂密,水面犹如巨大明珠嵌入金色沙漠,不远处黄绿交叠的树叶,像是特调过的油画。
这只是陕西“治水”在陕北的一个缩影。据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田江介绍,近年来,陕西制定实施《陕西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陕西省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行动方案》,建立了省级协调机制,全面打响沙化土地全面治理、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渭北旱塬植被恢复“三大标志性战役”,启动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完成营造林263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万平方公里。
在陕南,一江清水,波光粼粼。穿山越岭,奔涌北上。为从源头守护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陕南三市(汉中、安康、商洛)31座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累计完成1988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千吨万人”及以上水源地划定率100%、水质达标率100%。在各项措施推动下,汉江、丹江干流出境断面水质十年来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流域内7个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Ⅰ类,江水丰盈,水流澄澈。
秋日瀛湖 采风团摄
秋日瀛湖,水光潋滟,采访团流连忘返。乘着画舫,依窗而坐,观景品茶,还有民歌演唱、品鉴特色小吃、非遗产品展销等项目,带给游客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一条汉江,连起多条产业。近年来,安康打造了6条特色亲水旅游观光线路,并开通“汉江游船”“岚河夜话”等水上旅游项目,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一江两岸”为特色的旅游产品。2024年,前三季度接待国内游客4325.68万人次,游客总消费251.97亿元。
一股股清流进村入户,一条条渠道纵横交错,一座座水库碧波荡漾,一项项重点水利工程加速建设……从一条条河湖的治理,到一条条产业的发展,陕西变“水利”为“地利”,科学治水惠民生,聚力兴水促发展。
从一个人到一代人,从一滴水到一条江,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从一抹绿到一条产业……陕西的“青绿密码”,正在解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方案。
- 搜索
-
- 11-12绿水青山踏歌行︱三秦大地处处激荡着绿色脉动
- 11-12武汉有机(02881.HK)新轩宏一期项目投产 首次开辟加氢系列和烷基化系列产品
- 11-12隐形冠军亿固的2024:冬天里的春天
- 11-12唐山梦天木作旗舰店盛大开业,开启未来之门,蓝图展新章
- 11-12金花葵:珍稀植物的卓越价值与广阔市场前景
- 11-12【报名进行中】全国名厨烹饪邀请赛(成都站)即将开赛!万元大奖花落谁家!
- 11-12文旅传播的流量密码:“实力”与“创意”叠加
- 11-12荣耀登榜 | 宏盟公益获行业肯定,宏盟商家入选“全国百强经销商”
- 11-12琛蓝健康获得“朝华榜”推选活动“成长创新力企业”
- 11-12对接融入长三角台企产业圈 江西省台办走访上海台企台商
-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