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际华集团:专注主业,优化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04-28 资讯 互联网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财务健康和战略调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4月27日,际华集团(证券代码:601718)发布 2024 年年度业绩报告,公司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其中资产的大额计提是主要原因之一。然而,这一举措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公司近年来持续聚焦主业、逐步剥离非优质资产业务战略的体现,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际华集团曾长期面临贸易和地产业务的包袱。贸易业务虽规模庞大,但利润微薄,2021年其营业收入达66.16亿元,毛利润却仅有1.03亿元,2019年相关子公司涉及的一场官司在2024年上半年确认了5900多万元的营业外支出。房地产业务在当前人口增长放缓、居民购买力下降、库存积压及市场预期悲观等市场环境下也难以与公司核心业务产生协同效应。因此,公司果断退出这些非核心业务,集中资源发展军需和民用核心业务,这一决策有助于公司轻装上阵,未来业绩有望大幅改善。

 

从核心主业军品和民品的数据看,2023年公司民品和军需品营收分别为56.01亿元和55.03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48.45%和47.60%,利润比例分别为42%和46%,两者合计占总利润比例高达88.05%;2024年,公司民品和军需品营收分别为57.69亿和38.67亿,营收占比分别为60%和40%,利润比例为55%和36%,两者合计占总利润比例高达91%。

 

军需业务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能够确保军人在各种复杂环境和任务中保持良好的状态。从数据来看,际华集团2024年的军需品收入有所下滑,公司解释受主要客户招投标项目推迟及订单量减少、产品标准要求变化、部分子公司审价等因素影响,对短期整体收入造成一定影响。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华际集团作为国内军需品领域的龙头供应商,长期以来承担着约50%的军需、武警被装产品生产重任,这一稳固的市场份额彰显了其在行业内的核心地位与不可替代性,且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国家始终将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列为重要战略目标,并持续加大对军需品研发、生产以及采购等各个环节的投入力度,与此同时,相关政策的不断推进与完善,为军需企业打造了一个稳定且富有潜力的市场环境,创造了较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因此,从长期视角来看,际华集团的军需品业务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

 

依托在军需品市场的影响力和产品品质,公司在民用职业服饰市场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一方面,与国内一流设计师合作,设立“际华·刘薇设计工作室”、“李嘎军警设计工作室”等9个设计师工作室,提升产品设计能力,通过八大系列、百余套精心设计的科技时尚职业装,重新定义了“中国职场人”的形象。另一方面,成立了高级定制事业部,打造“际华”定制品牌,全面展示“际华”百年品牌的全新形象。为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公司加大智能化、集约化生产投入,逐渐由过去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向更加灵活的柔性化生产模式转变,对市场需求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时尚设计+柔性智造的双重改造,极大提高了际华集团在民用市场的品牌竞争力。从2024年的数据来看,际华集团的民品业务同比实现增长,公司在民品板块的发力已经效果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秉持着“保军、应急、为民”的使命宗旨,际华集团在应急保障领域的发展势头同样迅猛。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推出高性能防护材料和国际领先的应急产品,展现出强大的一体化保障能力和技术创新实力。作为国家应急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际华集团在历次阅兵等重大保障、抗震防洪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都发挥了服务国防、保障军需、应急救援的主力军作用。与此同时,国家万亿国债专项应急政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际华集团积极加大开拓应急救援、行配领域涉及的被装和装备市场,其应急业务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快速增长,与军品、民品形成三足鼎立的业绩支撑。

 

尽管整体收入有所下滑,但际华集团表示,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强尼龙、玄武岩纤维、防水透湿膜等新材料成果转化以及单兵产品、野营装备、消防装备等新产品开发方面加快布局,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新产业部署落地。

 

而2024年对长期不能产生利润的子公司,特别是涉及房地产业务的子公司进行大额计提,也是为公司核心业务的长期发展扫清障碍,是公司管理层聚焦主业,勇于痛定思痛,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的体现。通过剥离非优质资产和低效业务,公司能够减少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负担,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尽管这不是一份满分答卷,但或许是际华集团的拐点。

Tags: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