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反欺诈、护权益:捷信持续助力,建设安全消费环境

2025-02-13 资讯 互联网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防欺诈意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积极响应 “全民反诈”号召,通过线上普法宣传,横跨多平台,为广大用户营造“有温度的安全感”,助力构建清朗金融消费环境。

一、以法为盾:让用户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网

最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将"自动续费""大数据杀熟"等新型侵权行为纳入规制范围,规定经营者需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格式条款,违者将处以罚款。

捷信以做“有温度,负责任“的消费金融服务供应商为己任,为广大用户系统梳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重点解读以下三大权益保障要点,助力守护金融消费安全,保障用户消费权益,帮助用户提升“法律免疫力”:

1. 知情权与选择权:金融机构需以显著方式披露产品风险、利率及费用,禁止诱导性营销;

2. 信息安全权:严禁非法收集、使用、传输消费者个人信息,建立数据泄露应急机制;

3. 公平交易权:反对暴力催收、捆绑销售,畅通投诉渠道保障用户维权。

 

二、以案示警:揭秘四类高发消费欺诈套路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数字化、智能化,金融消费欺诈手段层出不穷。捷信总结当前金融消费领域四大典型欺诈模式,提醒用户提高警惕:

1假冒客服“退费”陷阱不法分子冒充金融机构客服,以“注销贷款账户”“退还手续费”为由,诱导用户下载虚假APP或转账至“安全账户”。

2“零门槛”贷款骗局通过“无抵押、秒放款”广告吸引用户,后以“保证金”“刷流水”等名义连环收费,卷款失联。

3虚假优惠“钓鱼”伪造“限时免息”“消费返现”活动链接,窃取用户银行卡信息实施盗刷

4. “征信修复”黑产声称可删除不良征信记录,收取高额费用后伪造文书,最终导致消费者面临法律风险。

 

三、以防万一捷信发布《反欺诈立体化防范指南

面对不断升级的诈骗手段,捷信基于相关案例,攥写立体化防范指南:

1.易留痕制度化:购物时主动索要发票,网络消费截屏保存商品详情、聊天记录、支付凭证,使用"存证云"等第三方存证平台固定证据。

2.信息核验常态化: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商家资质,使用"化妆品监管"等官方APP验证商品备案信息,对"全网最低价"等宣传保持警惕。

3.支付安全专业化:优先选择平台担保交易,拒绝私下转账,大额预付消费购买"退费险",老年群体建议开通银行转账延时到账功能。

4.维权渠道多元化:遇欺诈行为及时通过12315平台投诉,向消协组织申请调解,涉及诈骗犯罪的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线上投诉调解成功率达82%,较上年提升6个百分点。

保护消费者权益、助力反欺诈不是选择题,而是保障金融消费市场繁荣健康的必答题。捷信将持续助力保障消费者权益,积极开展消费维权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并以实际行动深化反欺诈宣传,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与广大用户携手共筑和谐消费环境,让欺诈无处遁形,让消费更安心。

Tags: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