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6月14日,2024年深圳市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系列项目观摩活动走进在建的深圳国际交流中心(一期)项目。项目全面展示了智能建造应用、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无废工地”建设等最新成果,吸引了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近1000人参观交流。
▲6月14日,深圳国际交流中心(一期)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深圳国际交流中心(一期)项目位于福田区,是深圳市重点项目、香蜜湖片区布局“一馆三中心”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高度、世界一流”的复合型会议综合体,由中建八局南方公司承建。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主体结构、二次结构收尾工作,室内精装修、幕墙也在同步施工中。
本次观摩结合“安全生产月”主题,围绕建筑行业“智能建造”“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等热点,分为智慧展厅、现场展区、云端建造区三大板块,设置了近40个展示点,以多样载体和形式充分展现项目智慧党建、智慧质量、质量安全、智慧钢构、智慧机电、智能建造机器人、绿色建造、BIM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及特色亮点。
深晚记者在观摩现场了解到,该项目不仅积极探索智能建造应用,从源头减废、现场资源综合利用和场外无害化处理三个方面入手,大力推广绿色低碳领域先进技术,推动“无废工地”建设。
▲工作人员向观众展示工地使用的智能机器人。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我们在施工全过程中采取了多项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中建八局深圳国际交流中心(一期)项目科技部副经理李康介绍,项目通过采用碳纤维模板、建筑机器人、爬升式布料机等新材料、新设备及新技术,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
李康指着一块碳纤维模板说,传统木模板使用几次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产生大量的建筑废弃物,而项目推广应用的碳纤维模板,是由集中回收的航空废料重新加工而成的,不仅变废为宝减少了碳排放,而且碳纤维材料不易损坏、成形效果好。
不仅如此,施工过程中剩余的钢筋、混凝土都会被回收利用,“变身”为施工所需的构件材料。同时对经过源头减废、综合利用之后产生的建筑废弃物,项目会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不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经过一系列措施,项目将建筑废弃物排放量控制在150吨/万平方米以内,减少成本约200万元,同时入选全国第二批“无废工地”建设试点项目。
深圳晚报记者 杜婷
- 搜索
-
- 04-10硅基仿生入选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百强:以硬核科技重塑全球糖尿病管理生态
- 04-10暹罗天地举办"2025年泰国标志性宋干节庆祝活动",用泰国最宏大的泼水节吸引游客
- 04-09周大生大师艺术珠宝·春季新品演绎光影与色彩的二重奏
- 04-07特别报道:李梦晗以国学之光荣登《新时代人物》
- 04-07周大生携手意大利安布罗修美术馆签署达芬奇系列战略合作协议
- 04-03广东一线品牌瓷砖—惠客莱瓷砖梦幻的氛围使空间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 04-02周大生国家宝藏叩响非遗传承之门,携手大师共研云锦奥义
- 04-02艺术花园@The Henderson现已开放
- 04-01苏州稻香村牡丹鲜花饼焕新上市 颜值、口味全面升级!
- 03-31周大生经典人生九雅系列以“饰”为笔,绘就生活雅韵